爱看影院,天美传媒97a∨,天堂av,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在澳洲走路送外賣,能養活自己嗎?
2025-06-16 15:38

在澳洲走路送外賣,能養活自己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食通社Foodthink,作者:Renso,編輯:澤恩,題圖來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作者以打工度假身份在墨爾本走路送外賣,每月收入約1200澳元,結合咖啡館兼職可負擔生活費。體驗中平臺尊重騎手、客戶耐心,工作節奏松弛安全,但騎車送餐風險高。送外賣作為兼職提供時間自由和探索城市的機會,但不適合全職。

? ??收入潛力:月入1200澳元,加平臺獎勵和小費,能支付數周生活開銷。

? ??客戶尊重:顧客多體諒送餐延遲,常感謝或給小費,營造平和氛圍。

? ???平臺保障:Uber Eats無時限懲罰,遇餐品問題騎手免責并有補貼。

? ??松弛工作:商家和平臺強調"take it easy",緩解送單壓力。

? ??安全風險:騎車送單易摔跤,混行路段適應靠左規則困難。

? ??城市探索:送外賣解鎖不同街區和藝術文化,治愈焦慮情緒。

2023年,我拿著澳洲打工度假簽,來到精品咖啡之都墨爾本打工學習。不過,因為經驗不足、墨爾本年輕打工者眾多,我無法靠咖啡館的兼職工作養活自己。


偶然看到網上有人在墨爾本市中心走路送外賣,我覺得很適合我。我喜歡散步,而且市中心區域電車免費,2分鐘一趟也很快捷。就這樣,我加入了送外賣的行列。


一開始送外賣時我很興奮,好像在游戲中解鎖了新角色。國內有朋友會訝異,我能聽出他們的潛臺詞是:你一個曾經的都市麗人為什么要干這些。但在澳洲,不會有人看輕我的職業。


在我看來,送外賣比我在國內文化行業“屎上雕花”的工作好得多。


一、在墨爾本送外賣,一個月掙多少錢?


在澳洲送外賣,可以選擇Uber Eats、DoorDash和熊貓外賣等外賣平臺。我提前查了攻略,綜合考慮后打算從Uber Eats入手。


我辦好了無犯罪證明和澳大利亞企業編號(ABN識別碼)——有了ABN,意味著我有了個體工商戶身份,可以報稅,以自雇者身份跑外賣接單了。接下來,我在平臺驗證身份,完成線上安全課程,所有手續一周完成,很快就收到了Uber Eats寄來的安全騎行裝備。



完成這堆檢查就可以開始送外賣了。我申請的是騎車送外賣,但實際操作中我可以走路,每次上線前穿熒光服戴頭盔拍照上傳即可。


很多人開始送外賣是為了拿平臺的新人激勵獎金,我也不例外。


當時Uber Eats的規則是,新人在第一個月內送40單,我和邀請人都有400澳元(約合1868元人民幣)獎勵。這是什么概念?如果在家做飯,頓頓有蛋奶有肉菜,400澳元能支付兩到三周的伙食費。



上:自己下廚,有肉有菜,兩個人吃,成本大概8澳元;下:在一個減少剩食浪費的APP上花6澳元能買到6卷紫菜包飯,去餐廳點一卷紫菜包飯就要20澳元。


2023年,澳洲的最低時薪是23.23澳元(約合108元人民幣)。送外賣的收入能達到最低時薪嗎?


如果開車送外賣,而且一直在接單,每小時平均稅后收入25澳元左右。如果減去油費、汽車保養等支出,凈收入可能在最低時薪上下徘徊。我朋友Emma就在墨爾本開車送外賣,她的車比較費油,扣除成本的時薪大概是22澳元。


像我這樣走路送外賣的,因為接單距離有限,一單大概能賺5澳元,換算下來肯定低于最低時薪。不過,作為打工度假簽證持有者,我送外賣的態度只是“試試”而不是養家糊口,也就不計較了。


佛系送外賣的日常。


我每周送三天外賣,每天在午餐、晚餐高峰期工作3~4小時,時薪為10~20澳元不等。有時碰上獎勵活動,完成3單還能拿到10澳元左右的獎勵。


這樣下來,我第一個月接了80多單,加上平臺獎勵、高峰補貼和小費,共賺1200多澳元(約合人民幣5617元)。另一份咖啡館兼職解決了我的房租問題,有時一個月還有300澳元節余。


每周工作25小時左右,不求大富大貴,但能保障不錯的生活質量,也有足夠的時間探索墨爾本,做自己想做的事。


對我來說,一周工作時長不超過30小時才是真福音。我受夠了8小時工作制,朝九晚五地坐在辦公室里的生活。咖啡館關門早,我通常下午四點就在海邊休息了。此時,也已經有很多人在海邊聊天、遛狗和躺平了。


如果你不想賺大錢,在墨爾本一周合法工作30小時,就能過上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好日子了。


一次坐電車送外賣,路過新的海灘,于是送完外賣的我也來這里休息。


二、不是廣告,但Uber Eats對我還不錯


除了能糊口,我喜歡在墨爾本送外賣的另一個原因是,平臺和顧客都比較平和。作為外賣員,我能感到自己被尊重。


首先,Uber Eats沒有規定送達時間,我不會因為遲到而受懲罰,外賣員也不必送餐到家門口,我遇到的大多數顧客會在大樓門口等外賣。但我也秉持“不麻煩別人”的準則努力工作,盡量準時送單。


墨爾本天氣多變,上一秒晴空萬里,下一秒馬上下大雨。加上有時電車延誤、道路維修、罷工、游行,道路就更擁擠了,可能原定10分鐘送到的單,我需要多走20分鐘。我遇到的顧客,無論男女老少,都不著急,還會一直感謝我:You did a great job! (好棒啊?。?/span>


我遇到過最差的狀況,就是有人當面冷臉,不說謝謝,在平臺上抱怨了兩句送得慢。不過,我并不會因此被扣錢。


在墨爾本市區走路送外賣的困難還在于,人行道擁擠無序。澳洲本地靠左走,但很多游客靠右走。


騎手送餐不著急,平臺也不會規定店家的出餐時間,但會通過其他方式催促出餐效率,比如根據以往訂單數據計算“預計出餐時間”。


如果商家出餐用時經常超過這個數值,會被系統標記為“慢單”店鋪。這會導致被算法降低排名,顧客看到的餐廳排序可能更靠后、容易被顧客打低分,還可能影響騎手接單意愿——如果超時等待,騎手是得不到賠償的。


我取的大部分外賣都是快餐,比較少遇到出餐延遲的情況。也有時我急急忙忙趕來店里,餐還沒做好,店員就招呼我坐會兒,“不著急”。


他們總是把take it easy, no worries, have a good day掛在嘴邊,這樣的工作哲學也慢慢融入我的生活,賺多少錢是其次,能賺錢養活自己已經很棒了!遇到要等10~15分鐘的時候,我也不著急,就當休息了。當然,這種“松弛感”主要得益于平臺的兜底。


在土澳穿上熒光服,輕松融入當地。


比如送餐時商家遺漏了東西,客人打電話來問是否可以重新送,如果外賣員已經點了送達,客人應該聯系商家退款,如果沒點送達,外賣員可以選擇返回店里拿,平臺也會給外賣員相應的超時補貼。


遇到餐品問題也是優先商家負責。我遇到過湯粉在保溫包里灑出來的情況,聯系客服后,我不僅不需為此負責,還得到了3澳元補貼,可能這是在安慰需要清理保溫包的我吧。


麥當勞的可樂很容易灑出來,是我最討厭送的外賣!


松弛歸松弛,送外賣總會碰上千奇百怪的問題。但我感覺,騎手在平臺機制下還是受保護的。


我通常要當面把外賣給顧客,輸入顧客出示的pin碼后就算完成一單。有一次,顧客不愿意給我pin碼,嫌我送得太慢。我直接在門口放下外賣,在app上點擊“需要幫助-已送達”,配送就算結束了。遇到不接電話的顧客,我直接就告訴客服找不到人,根本不愿意為工作內耗一點。


三、騎車送外賣,感覺自己在送命


后來我想擴大送單范圍,接更多單子,就租了一輛自行車。


墨爾本的上坡路比較多,有些路段是自行車和機動車混行,加上不適應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下雨路滑,我摔了兩次。這些時候我感覺自己在送命,于是不再自我催眠:送外賣是健身和娛樂。


對我這種路癡而言,Uber自帶的導航也能把我帶溝里。一次下雨天,Uber的導航不準導致我遲到了很久,沒想到客人不僅在門口等我,還給了我10澳元小費,一直感謝我,說下雨天送餐辛苦了。每次遇到這樣的陌生人,我就覺得安全感滿滿。


雨天是外賣高峰期,Uber地圖會用紅色標記這些高峰區,并顯示每單酬勞額外加1~5澳幣。 一方面,我覺得加價是應該的,畢竟下雨天送餐非常辛苦。另一方面,我也覺得騎手的權益不該止于此。


在澳洲,外賣員有沒有工傷保險由平臺決定。Uber Eats會給外賣員投保工傷賠償險,保障僅限送餐時段,和全職工作的工傷保險有很大區別。送外賣的零工騎手(gig worker)也享受不到退休金、假期、加班費等福利。


也有人想要打破這種零工模式。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報道中提到,前外賣員維沙爾·普拉托(Vishal Plato)成立了公司 Fuel It Up 與餐廳合作,餐廳按配送量支付月費,外加每次配送的固定費用(6.99 澳幣)。普拉托想通過這種方式,保障外賣員的最低工資。


澳洲地方政府也在完善騎手權益保護的相關法律。今年3月,新南威爾士州修改《勞資關系法案》(Industrial Relations Amendment),正式將外賣員納入零工群體,規定他們的最低工資,并協助調解平臺與零工之間的糾紛。


新南威爾士州修改《勞資關系法案》。圖源:官網截圖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澳洲送外賣,是一份值得嘗試的兼職。


很多人說澳洲是“打工天花板”,我覺得它配得這個稱號不是因為保障體系多么完美,而是因為具體的勞動者是被看見、被尊重的。


四、樂天派澳洲人,治愈我的焦慮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你送外賣不準時,客人不會生氣嗎?可我為什么要在意客人有沒有生氣呢?我的工作只是配送而已,維護客戶關系不是我的職責范圍。


我猜點外賣的人也這樣想。生氣沒有用,這里的工作效率就是如此,環境就是如此,大家并不覺得方便和快捷是理所應當的。


我在海外經常聽到人抱怨,哪里人做事很慢??墒?,有沒有一種可能,是中國速度過快了?我倒是很適應這里的節奏,你不催我,我也不催你,好像生來就該是這樣的節奏。


因為遇到很多不緊不慢的人,我開始心態放平,走路送外賣就當解鎖不同街區的游戲。有的街區藝術活動眾多;有的街區涂鴉設計完美地融入各種招牌,充滿活力;有的則是移民聚居區,身份認同主題的海報標語隨處可見。



墨爾本市中心的涂鴉和店鋪。


我也跟著外賣訂單解鎖了不少從沒去過的店,想著等我賺錢了就來吃。我漸漸融入新城市,少了很多初來乍到的焦慮。


不過,我無法想象自己把送外賣作為全職。每當我看到墨爾本繁忙的街頭,騎手突然摔下車又迅速爬起來離開的場景,一下子會想起在北京時??吹降念愃茍鼍?。這也提醒我,所謂送外賣“體驗”,并非“曠野”,只不過是享有一些年輕特權的自己淺淺地踏入了現實殘酷之河。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食通社Foodthink,作者:Renso,編輯:澤恩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拉萨市| 苍山县| 山西省| 灵山县| 洪泽县| 蒙城县| 凤冈县| 宜州市| 冕宁县| 丰宁| 明水县| 彭州市| 榆中县| 太湖县| 巨野县| 台南县| 大安市| 水城县| 疏勒县| 仁寿县| 崇文区| 祥云县| 涡阳县| 繁峙县| 沈阳市| 略阳县| 永福县| 长葛市| 安阳市| 镇沅| 莒南县| 英山县| 聊城市| 福鼎市| 兴山县| 镇原县| 肥西县| 类乌齐县| 张家界市|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