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影院,天美传媒97a∨,天堂av,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巨額補貼的公共自行車,該退場了
2025-06-15 14:09

巨額補貼的公共自行車,該退場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冰川思享號 (ID:icereview),作者:孤云老爹,題圖來源:AI生成

文章摘要
多地公共自行車陸續終止運營。文章對比共享單車指出,公共自行車存在技術落后、效率低下、維護成本高(單車年成本曾近萬)、依賴巨額財政補貼等硬傷。盡管初為解決"最后一公里"民生需求而生,但在市場已能提供更好服務時,政府應退出。當前約300個系統仍在運營的背后,涉及復雜行政考量而非市場邏輯。

? ?? 淘汰加速:多地集中終止公共自行車運營,反映其生存危機。

? ?? 技術落伍:固定樁模式、繁瑣租借手續明顯落后于共享單車的便捷性。

? ?? 免費代價高:依賴巨額財政補貼(曾高達單車年成本近萬元),難以為繼。

? ?? 效率劣勢:采購價高質低、布點不合理、維護差,用戶體驗不佳。

? ?? 市場邊界:共享單車已能有效滿足需求,政府應退出市場競爭領域。

? ??? 退場阻力:行政成本、人員安置、顧慮民意反饋等因素延緩了本應發生的退出。

這兩天看到,又有地方傳出公共自行車終止運營的消息。如安徽滁州市南譙區、馬鞍山和縣兩地公共自行車分別于5月27日、28日終止運營。


日前,山東省東營市公交集團表示,當地的公共自行車擬于今年6月30日起停止運營。稍早前的4月份,山東煙臺也正式啟動市區公共自行車服務設施拆除工程。


這不是最早一批地區公共自行車停運的消息。當然,也不會是最后一批。


從2008年杭州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車項目后,這一新鮮事物很快在國內各地得到仿效和推廣。然而,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公共自行車存在的必要性開始受到考驗,加上投入資金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退出公共自行車的運營。


實際上,這些年來,公共自行車已經很罕見成為輿論關注點。在我看來,公共自行車早就該退場了。


01


很神奇的是,雖然身處“公共自行車第一城”,而且親歷“小紅車”(杭州公共自行車的昵稱)的誕生與全面鋪開,但這么多年來,我竟然沒有騎過杭州的公共自行車。


仍然記得,杭州“小紅車”剛開通運營時,市民的好奇與興奮。當時的杭州,把這當作解決民眾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難題,以及打造“宜居生活城市”的民生工程。


那時候,杭州地鐵尚未開始建設,路上擁擠不堪,“小紅車”的面世,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需求,也受到了來杭游客的喜愛。提到“小紅車”,不少杭州人還是感到自豪的。


雖然說的是1小時免費,但騎行者可以通過反復租借等辦法實現免費,運營者也不會嚴加約束。畢竟,對杭州當地來講,這是一個非盈利的準公共項目。它的主要營收也不是靠收費,而是靠廣告位拍賣等方式。


我之所以沒有騎過“小紅車”,一方面是因為平時開車上下班,直達單位,也很少外出;另一方面是租用手續讓人覺得麻煩,好像是要市民卡或公交卡之類的東西,那時候還沒辦市民卡,平時也不坐公交車,所以幾乎沒有使用“小紅車”的場景。


提到這個因素,是想說,使用公共自行車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實際上,除了租用不那么方便,還車也不太方便。因為當時所有的公共自行車都是采取固定樁位的模式,掃碼取車、電子圍欄都是共享單車誕生后的事情。這就造成諸多不便,導致這邊租出自行車,那邊騎到目的地后找不到還車服務點的現象。


技術相對滯后,布點不合理,維護不到位,這是共享單車誕生后,讓公共自行車退出市場的呼聲日高的原因之一。很多人發現,相對共享單車,公共自行車采購價格更高,質量更差,有時還難免碰到維護不好的車子。我一位朋友有一次騎公共自行車,就因“馬前失蹄”摔得鼻青臉腫,把他氣得不行。


所以,別看是一個并不龐大的準公共項目,也涉及復雜的運營維護和服務管理問題,一點兒都不簡單。


02


共享單車生,公共自行車亡。


這背后涉及一個人所共知的理念,凡是市場能做的,政府就該退出,放手讓市場來做。換句話說,企業能做好的,政府就不該親自下場。


公共自行車誕生之前,如何解決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確實是一個民生痛點,民眾對此有切身感受和需求。這時候,政府親身入局,從完善公共服務的角度入手,用公共財政打造公共自行車系統,這無可厚非,也不會引起民眾反感。


從公共性的角度來講,公共自行車項目比那些把財政補貼給某個行業、領域,或者補貼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行為,更符合公共財政的本義。


但是,有人從中發現了商機,資本也從中嗅到了財富的味道。2015年左右,共享單車橫空出世,不同品牌之間甚至為了搶占市場大打價格戰。這意味著,公共自行車也好,共享單車也罷,這個領域已經高度市場化,借助市場的力量,完全可以滿足民眾的日常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設施不如共享單車先進,運營不如共享單車高效,還擠占了寶貴的公共財政的公共自行車系統,是否還有必要存在,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所以,早在共享單車推出市場后的短短幾年時間里,全國各地就經歷過一撥公共自行車停運或無樁化改造。


在這方面的數據并不確切,但有統計稱,截至2015年,國內超過500個地區推出了公共自行車系統,而到了目前,全國還剩下約300個公共自行車系統在運營。也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一次投放智能公共自行車系統超過500輛的縣市達296個。


這里可能涉及統計口徑的不同,無論如何,媒體上不時會傳出某地公共自行車終止運營或進行改造、拍賣的消息。公共自行車受到了共享單車的明顯沖擊,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03


給公共自行車造成致命一擊的,還不僅是公共自行車的“落伍”,更在于有些地方財政補貼不起,或者不想再補貼了。


與共享單車對比,公共自行車是比較拉胯,但公共自行車的好處就是免費。在這一點上,形成了和共享單車的區別化“競爭”。說白了,如果對出行更講究效率的,當然是共享單車方便,但如果想免費騎行的,公共自行車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于租還車手續麻煩啥的,也就成了次要問題。


免費背后是公共財政掏錢。公共自行車既然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當然不存在盈利這回事,差別只是財政補貼多少。占用政府補貼越少,或者對當地財政開支壓力越小的公共自行車項目,才可能存活得越久。


以杭州為例,公共自行車運營方很早就喊出“不花納稅人一分錢”。其收入端,僅很少一部分來自租車收入(免費使用率超過98%),大頭是公共自行車亭棚的廣告經營權拍賣。盡管生財有道,杭州公共自行車系統仍無法做到完全收支平衡。(不過,根據最新報道,杭州公共自行車運營方有關負責人表示,從2019年后就沒有財政投入了。)


但對其他地區來講,可就大不一樣了。當然,明面上那些停止公共自行車運營的地方不會說沒錢了,而是以車輛到了報廢年限、使用率低等理由。實際上,早在2016年的時候,就有媒體報道過,一輛公共自行車的運營維護成本高達七八千元,遠高于同期共享單車約700~1500元的成本。


例如,2015年安徽阜陽對6500輛公共自行車及相關設施進行采購,項目中標價為6488萬元(含5年運營維護費用),單輛綜合成本約9981元。可見,一輛公共自行車不止車子本身的成本,背后還有基礎設施、人力成本、維修成本等等。


而在當前的經濟周期下,這顯然成了一些地方的“難言之隱”。因財政補貼不到位,近年來不少地方發生公交停運現象,沒有錢補貼給公共自行車,不是很正常嗎?這還真對應了一個網絡梗:公交車都開不起了,還要啥自行車啊。


更何況,比公共自行車效率高、成本低的共享單車,目前占據市場前三的品牌(哈啰、美團、青桔),哪怕不斷漲價,也都還虧著呢。靠公共自行車自給自足,維持收支平衡,可能真是一種幻想。


04


公共自行車早就該退場了。


在共享單車沒有進入的一些三四線城市,公共自行車還能發揮一些作用。但無論從技術、效率、成本的角度,還是從政府介入的必要性來看,公共自行車都沒有理由依靠公共財政補貼而存活。


有趣的是,相比于當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近些年來公共自行車的退場,卻顯得慢慢悠悠。如果前文提到的相關數據屬實,目前全國尚有約300個公共自行車系統還在運營,這不禁讓人疑惑,難道這些地方的公共自行車,仍具有共享單車不可替代的強大優勢?


所以,問題的關鍵或許不是公共自行車早就該退場了,而是公共自行車為何遲遲未能退場?市場能做的,政府就不該介入,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相關表述也經常見諸官方文件。問題是,市場能做的,而政府早已經介入,怎么退出?誰能讓政府退出?


這么想你就會發現,市場的邏輯有時候是不管用的。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公共自行車,可能是一種思維的錯配。


舉個簡單例子,公共自行車項目在一個地方上馬了,政府資金到位了,運營主體成立了,人員也到齊了,說散伙就散伙,那當初拍板的官員有沒有意見,人員又怎么安排或遣散?一旦停運了,萬一有群眾不滿意、發牢騷,怎么辦?


一想到這些問題,估計有關部門領導頭都要大了,與其啃“硬骨頭”,還不如繼續讓財政補貼著,反正這筆公共開支也算“師出有名”,實屬民生支出。


所以,單純算市場的賬,不足以解釋公共自行車該不該退場的問題。理論上,所有公共自行車項目都該退場,但該退場卻又不退場的背后,是更加復雜的一門“玄學”。那些終止公共自行車運營的地方,自有其不得不為之的原因,繼續運營的地方,卻也有其不得不為之的理由。


有句話說,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用這句話來衡量市場與政府的關系,道理上是對的,但現實卻可能是錯的。因為,歸根結底,凱撒的也是上帝的。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贊賞
關閉贊賞 開啟贊賞

支持一下 ??修改

確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巫溪县| 盐边县| 塘沽区| 娄底市| 诏安县| 山东| 玉溪市| 含山县| 平凉市| 昌都县| 安阳县| 南皮县| 上高县| 彭山县| 本溪市| 新密市| 弥勒县| 河北省| 沙湾县| 敦化市| 牟定县| 定州市| 皋兰县| 阳高县| 东至县| 海城市| 阜阳市| 洛阳市| 阜宁县| 济南市| 巴东县| 岑溪市| 峨眉山市| 甘孜| 四会市| 来宾市| 云霄县| 石柱| 西盟|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