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劉國輝
圖片來源 | AI制圖
2024年行情收官,基金收益排名也順勢出爐。摩根士丹利基金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數字經濟混合A以69.23%的收益,獲得了2024年度的主動權益基金收益冠軍。
與前些年的年度冠軍基金經理如劉格菘、趙詣、崔宸龍迅速躋身頂流、管理規模大幅攀升相比,最近兩年里市場對于收益冠軍以及排名前列的基金經理理性了許多,不僅討論度不高,規模上升也比較有限,受追捧程度大不如前。雷志勇在2024年業績領先,不過在三季度末時規模還不到20億元。業績排名年度前十的基金,有些甚至規模還不到5000萬元的清盤線。
年度冠軍基金經理被追捧,至少可以追溯到2007年和2009年兩度登頂業績冠軍的王亞偉時代。不過那時候基民規模遠不及現在,傳媒網絡也不如現在發達,因此冠軍基金經理的聲量受到一定局限。到2019-2021年,基金行業步入造星時代,獲得年度冠軍的基金經理都成了頂流。
此后三年里基金業績整體下滑,冠軍基金經理躋身頂流的概率大幅下降。
當頂流是有好處的,造星降低了基民買基的決策成本,也就意味著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更好發行。但同時,造星也會在某個時點反噬一個基金經理,甚至一家基金公司。
事實上,如今的基民也已經不再追捧冠軍基金經理了。
為什么會這樣?
冠軍基金經理頭銜不再造星
今年雷志勇管理的大摩數字經濟以69.23%的收益率奪冠,大幅領先于第二名——金梓才管理的財通景氣甄選,其收益率為51.85%。
基金 | 基金經理 | 年度收益 | 截至3季度末凈值規模(億元) | 截至3季度末重倉領域 |
---|---|---|---|---|
大摩數字經濟 | 雷志勇 | 69.23% | 17.36 | 光模塊、服務器、PCB |
財通景氣甄選一年持有 | 金梓才 | 51.85% | 1.52 | 光模塊、半導體、PCB |
工銀新興制造 | 張宇帆、馬麗娜 | 50.28% | 6.26 | 半導體 |
銀華數字經濟 | 王曉川 | 50.00% | 0.23 | 半導體、服務器、消費電子 |
國融融盛龍頭嚴選 | 周德生 | 48.96% | 7.11 | 炒股軟件、AI算力 |
財通成長優選 | 金梓才 | 48.62% | 12.21 | 光模塊、半導體、PCB |
財通匠心優選一年持有 | 金梓才 | 48.09% | 3.77 | 光模塊、半導體、PCB |
財通智慧成長 | 金梓才 | 46.82% | 2.51 | 光模塊、半導體、PCB |
德邦鑫星價值 | 陸陽、雷濤 | 46.26% | 0.36 | 光模塊、半導體 |
財通多策略福鑫 | 金梓才 | 45.66% | 1.75 | 光模塊、半導體、PCB |
包括雷志勇、金梓才等在內的2024年績優基金經理,今年的業績幾乎無一例外地靠布局AI算力獲得,在半導體、光模塊、服務器、PCB(印制電路板)等板塊集中持股,得以脫穎而出。
大摩數字經濟截至3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三家光模塊公司,兩家PCB公司,三家服務器相關的公司,一家半導體公司,持倉高度集中在算力板塊,只有一家與AI算力關聯度不大的消費電子公司。
大摩數字經濟2024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圖片來源:天天基金)
與金梓才早已成名相比,雷志勇擔任基金經理時間不到6年,還未被市場廣泛認可,這次奪冠,讓雷志勇職業生涯迎來高光時刻。
曾是北大計算機碩士的雷志勇,畢業后在中國移動做過項目經理等崗位,此后輾轉券商、公募,做通信行業研究。2019年4月開始在摩根士丹利基金擔任基金經理,無論是持倉還是業績表現上,都是非常明顯的成長風格基金經理,主要重倉通信和計算機軟件。2021年后加入少量半導體個股,在牛市中的2020年和2021年,其代表作大摩科技領先收益率62.25%、38.14%,排名在前30%和10%,表現出色,不過進入熊市后,虧損較大。大摩科技領先在2022年和2023年重倉電子板塊,分別虧損30.19%和23.16%。2024年持倉更加集中,大摩科技領先和大摩數字經濟的重倉股幾乎都是AI相關的算力領域,包括光模塊、服務器、PCB等,押寶押對了,2024年里AI產業鏈漲幅明顯,讓雷志勇斬獲頗豐。
投資框架來看,雷志勇與市場上多數成長風格基金經理差不多,重點關注產業大方向,在潛力較高的行業里進行景氣度比較,選擇景氣度最好的方向去挖掘個股。這使得雷志勇在成長風格行情中有比較好的銳度。
不過包括雷志勇在內的2024年績優基金經理,市場上討論度和資金追捧程度并不高,體現在規模上,截至3季度末的規模并沒有漲到多高的水平。大摩數字經濟2024年初規模1.96億元,到三季度增幅很大,達整體規模不到20億元。雷志勇三季度末的三只基金合計規模也只有19.23億元。
前十名的基金中,截至三季度末只有兩只規模過了10億元,其他基金規模都不大,甚至還有兩只基金規模不足0.5億元。雖然收益在全年表現不錯,但資金并未蜂擁而至。
從名氣來看,今年收益率前十的基金中,只有金梓才和張宇帆是曾被市場廣泛討論過的基金經理,其他基金經理包括冠軍雷志勇在內,在全市場都還算是存在感較低的“小透明”。
2023年的情況也是如此。顧鑫峰管理的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以58.56%的收益獲得年度冠軍,到了2024年三季度末,規模也只有3.97億元。顧鑫峰的管理規模也不足10億元,直到2024年底被增聘與高翔聯合管理華夏核心制造,規模才站上40億元。2023年的基金收益亞軍,周思越管理的東方區域發展,到了2024年三季度規模也只有1.33億元。
2022年收益冠軍黃海稍好一些。雖然在當年關注度也不高,不過與收益冠軍多是成長風格基金經理不同,黃海更加看重估值和性價比,偏深度價值風格,持倉長期以煤炭、油氣、地產為主,匹配了最近兩年的紅利股行情,業績不錯,因此目前管理規模在83億元。
這與此前的冠軍基金經理不可同日而語。牛市中的2019-2021年,每年的收益冠軍都成了頂流,管理規模都達到數百億。
2019年收益冠軍劉格菘是公募最輝煌年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管理規模最高曾經達到700億元以上。2020年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工業4.0以166.56%的收益率成為基金年度收益冠軍,管理規模最高時達到420億元,也成了業內矚目的基金經理。2021年是牛市的尾巴,這一年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以116%的收益率奪得冠軍,崔宸龍也成了末代頂流,管理規模最高達到400億元以上。這三位當年的名氣并不亞于張坤、劉彥春、葛蘭等頂流。
可見,公募收益冠軍頭銜的造星能力已經大不如前。
短期業績爆表的基金經理,持續性往往不足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最近三年里,公募權益基金業績整體下滑,持有體驗較差,市場信心已經跌到谷底,與2019年-2021年時的情況差距極大。在這樣的氛圍下,確實很難再去追捧短期收益高的熱門基金了。
核心原因在于,年度績優基金經理往往很難證明自己業績的持續性。往遠了說,牛市中曾經的冠軍劉格菘、趙詣、崔宸龍業績早已塌房,管理規模也基本都已大幅下滑50%以上。往近了說,2023年曾經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在2024年就塌房,如周思越管理的東方區域發展在2023年以55%的收益獲得亞軍,2024年就陷入了虧損,收益為-4.37%。2023年兩只基金收益進入全市場前十的金鷹基金陳穎,也是不錯的中生代選手了,2024年兩只產品收益雖為正,但都沒能跑贏滬深300指數。
2024年的績優選手,也很難在持續性上證明自己。收益冠軍雷志勇代表作大摩科技領先在2022-2023年已經經歷了47%的凈值回撤,2024年雖然漲了30%,但較2021年底來說還是虧損的。
業績持續性不足,源于基金經理的業績都有路徑依賴,即在能力圈與投資風格上,都非常依賴能力圈、風格與市場行情的匹配。無論塌房的基金經理還是未塌房的基金經理,基本都是如此。
從最直觀的能力圈與重倉領域來說,能在某個年份做到收益領先的基金經理,往往都是重倉某個或者少數幾個板塊,而A股的板塊輪動較為頻繁,行情持續性不足,有潛力的板塊,往往股價短時間里把板塊未來幾年的成長性都反映了,之后就是調整和下跌的過程。這就使得曾經重倉某個領域業績排名領先的基金經理,業績持續性不足。
比如之前的頂流劉格菘、趙詣、崔宸龍,業績主要就是靠重倉新能源或者半導體做出來的。2022-2023年業績拔尖的,基本都是集中重倉AI產業鏈或者低波紅利。業績雖然還沒塌房,但持續性也很難保障。如2022年收益冠軍黃海,這三年里重倉股大部分是煤炭股,代表作收益分別為48.55%、21.14%、1.28%,2022年和2023年收益都不錯,2024年收益同類排名從前10%已經滑落到后50%。
如果基金經理能力圈廣泛,是不是業績就能保證了呢?穩定性會更強一些,但也不能保證持續性。
一方面,受到投資風格的影響,基金經理往往只配置符合自己投資框架的行業。
從投資風格來說,個人風格不管是成長風格、價值風格還是深度價值,都需要與市場風格較為一致,才能在長周期里實現較好業績。風格很大程度上源自基金經理堅持的投資框架。完整的投資框架由三大部分構成,即市場觀、投資理念與方法論,說白了就是,基金經理認為市場上怎樣的機會更能創造超額收益,是長期持有白馬股,還是挖掘小票黑馬;是篩選高景氣行業把握快速漲勢,還是挖掘安全邊際高的行業或個股,等等。
比如說劉格菘、趙詣、崔宸龍這樣的成長風格基金經理都是信奉增速高、景氣好的行業長期收益更高,張坤、劉彥春這樣的質量價值風格基金經理覺得長期持有競爭優勢顯著的公司,長期收益更好,姜誠、鮑無可、徐彥等深度價值選手看重公司競爭力、估值帶來的安全邊際,等等。
總結而言,基金經理基于對收益來源的看法,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具體方法論,即主要把握怎樣的投資機會,以及通過怎樣的選股方法、組合構建策略來把握這些機會。
堅持投資框架,就形成了自身的風格和固定程式,在不同的市場風格切換中總有遭遇逆風期的時候。往往牛市中,成長風格基金經理業績爆表,價值風格基金經理緊隨其后,深度價值風格表現落后,只能獲取市場平均收益。在熊市中,深度價值基金經理能虧得少甚至盈利,成長與價值風格虧損較多。
另一方面,一些基金經理不拘泥于某種風格,根據對于不同行業的基本面與估值判斷,全市場選擇行業和個股,這種基金經理的問題是,行業機會的判斷能力并非總是在線,往往也難逃看錯后業績下跌的命運,業績可能是開盲盒。
例如曾有基金經理看準了動力電池、軍工、地產等機會,業績在兩年多時間里不錯,此后在新能源板塊的調整期看好新能源大幅重倉,業績翻車。再以2024年業績拔尖的金梓才為例,曾經在2019-2020年的牛市里重倉通信、消費電子而有不錯業績,不過2022年博弈豬周期和疫后復蘇、2023年二季度高位接盤AI產業鏈,兩年里業績虧損都較多。
這樣,基金經理長期有業績領先的表現幾乎成了絕對不可能的事,長周期里能有超額收益就不錯了。能在某個年份里業績排名非常靠前,甚至取得冠軍,首先是風格、能力強與行情深度匹配,其次是運氣足夠好。但長期來說沒有持續性的保證。
遠離冠軍基金經理
總結上文,冠軍選手可能會有更差的持續性。因為在一年的周期里獲得超眾的業績數據,往往在風格上比較極致,過度持倉某個領域,其業績滑坡的風險可能會更大。
以2024年的冠軍為例,雷志勇在持倉上也是比較極致,大摩數字經濟持倉幾乎都跟AI算力相關,包括光模塊、PCB、服務器,造就了極致業績。當板塊調整、行情退潮時,虧損也會是更大的。而且雷志勇一面奪冠,一面虧損,押寶AI產業鏈的大摩數字經濟收益近七成,另一只產品大摩萬眾創新押寶軍工板塊,2024年虧損了14.98%。這也表面其業績更多是行業的β帶來,而非選股能力帶來的α能力。
此前的冠軍如劉格菘、趙詣、崔宸龍也是如此,一年里翻倍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在當時熱門板塊(新能源、半導體)上的集中持倉,當行情變化時,虧損也是巨大的。
2023年上半年風起云涌的AI行情中,由周建勝掌管的諾德新生活重倉AI產業鏈,半年收益達到75%,成為半程冠軍,下半年AI行情退潮,其全年業績虧損,為-6.51%,短時間內回撤之大令人乍舌。極致的持倉帶來極致的波動。
黃海則是在低波紅利板塊持倉很重,以煤炭為主,雖然至今業績還可以,但并未體現出對多元化投資機會的把握能力。當煤炭等重倉板塊行情不再,可能業績就難以保障。當然這類風格的虧損幅度相對小一些。
因此,關注冠軍基金經理,可以多看看他在擅長領域內的選股操作,至于跟風購買其產品,則需要更加理性才行。
如果要選擇權益基金經理進行長期持有,還是要找操作風格不那么極致的選手,不對行業進行全倉殺入,行業配置偏均衡,長期來講可能更穩妥一些。
評論
最新評論